在比赛中,我学到了什么?

作者 by admin / 2024-01-14 / 暂无评论 / 753 个足迹


在参加比赛之前,我零零散散地学过一些感兴趣的东西。在20年12月左右,当时正值赛博朋克2077发行。就拿游戏中的地图简单做了个TSP问题,顺手提交给PU拿点学分。寒假前后又写了点c语言的2048(大一上学期学的c语言),看了看51单片机,做点51的计算器啥的,都是学着玩儿的,不成体系。后来学了Unity,做了正儿八经的2048软件,不过也还是做着玩儿而已。

因为早就和队友约好了报名21年的数学建模校赛,所以在比赛之前大家多少都学了点东西。校赛用的是当年MathorCup的题目,省事,不用特地出题了。时间给的也很充足,大概两个星期吧。当时我们选择了C题,题目是海底数据中心的散热优化设计。虽然寒假有学建模的相关知识,但是三个人拿到题目还是一头雾水。哪能咋办,搜呗。每天就是百度里面的小题,然后讨论,然后百度。那段时间我们都是在图书馆一楼的咖啡厅集合讨论,两个星期给咖啡厅增加了不少收入。紧赶慢赶一边把百度到的东西塞进去一边把寒假学的东西套进去,反正是把论文写完了。刚开始比赛也没啥自信,想着有奖就差不多得了,没想到最后居然拿了个校一(唯一一组全20级的队伍)。

拿了校一就相当于拿到了省赛的入场券了,不管咋样,总是能体验下建模比赛的。虽然队里已经分好了建模时的分工,但是当时我们学的时候三个分工都有所了解,所以在选题建模的时候大家都能一起讨论,我来做最终决定。包括代码和论文,三个人都会看都能写。这样不至于一个人焦头烂额剩下的人也不知道怎么帮忙(一核有难,九核围观.jpg)。这么长时间,我早就忘了当时建模是咋度过的了,不过有一点要提的是,当时我们都没学python和java,对于代码的理解也很浅显,遇到问题也不会第一时间学习,导致在计算一道小题的时候,是由我们人肉通过按计算器计算然后填进excel表格里。事后发现其实这件事也挺简单的,如果不行其实excel也可以算,可能是当时太慌了来不及思考然后又急着做题?最终三天三夜大家大概只睡了一晚上左右,没有经验加上时间限制,能把论文全部填满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。

第一次参加数学建模拿了个省三,感觉还行?至少不是空手而归。后面又参加了统计建模,不过那个就相对轻松许多,在指定时间之前提交就可以,相当于作品赛,拿了省二。有了前两次建模的经验和成果,至少下一次参加不会那么手忙脚乱了。之前有同学问我数学建模怎么入门,我也不知道该咋说,功力不够说不出啥好窍门,只能说多试试就行。

21年之后就没参加其他的比赛了,一是当时只专心数学建模,其他的比赛都没怎么了解过,二是当时也有看其他的比赛,比如计算机设计之类的,不过知道这些比赛已经是报名截止日期之后的事情了。21年末22年初左右加了实验室,后面参加的比赛就很多了,而且之前报名大学生创新创业(校级,报着玩儿的)学了一点安卓,于是我就打算在2022年的计算机设计做一个安卓为主的作品参赛。当时是和园艺学院的同学组队,经过讨论后打算做一款名叫“述梦阁”的APP。通俗来说就是扫码版的电子贺卡,支持语音、文本和视频的输入,可以对内容设置访问密码,最后会生成一个贺卡的二维码,别人扫码就可以看到这张贺卡的内容。APP的功能还是挺简单的,权当练手了,毕竟是第一次参加比赛,走个流程混点经验。最终结果是省三(还行.jpg),有奖就是胜利。

后来一年就专注安卓开发了,我学代码不太喜欢看视频,都是看一下这门语言的语法然后直接上手写,不会的就百度,报错就google。这样学下来感觉还是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检索能力,就是比较花时间,有时遇到难一点的问题(也不算太难?可能对初学者很难),去互联网上检索相比于看视频往往会花费更多的时间。后面和实验室的同学合作参加了一些其他的比赛,我通常负责作品中的安卓开发、网页开发和服务器部署部分,让作品更加直观。后面又写了3个APP来参加不同的比赛。其中拿的最好的奖就是当年的物联网设计竞赛(华为杯)了。当时由实验室的学长负责算法,我负责安卓开发,安卓写了人机对话页面、设备操控页面和和webrtc视频界面,硬件操控请求通过云服务器发送,同时把缩减后的自然语言算法放在服务器上。软件功能很快就全部开发完了,后面一直在学长的建议下调整APP布局和美化,比赛么,软件总得好看一点。在算法和论文的加持下,我们队一路从华东赛区到全国总决赛,最后拿了国一。当时院里还特地写了一篇校内新闻宣传了一下,也算是满足了下我小小的好胜心。

22年下半年的数学建模我也没有落下,因为21年拿过建模相关的奖,这次的数学建模不用校赛也能入围。当天拿到题目我们简单讨论了下,然后就点了外卖吃烧烤,我们做数学建模拿到题目的当天一般不会上强度,看看题目讨论讨论,第二天才开始正式解题,给大家一段缓冲的时间进入状态。有了之前一年的比赛经验,这次的数学建模倒是不慌不忙,当然,该熬的夜还是要熬的,这是数学建模中不得不品尝的一口特色。总之自我感觉还是挺好的,虽然当时觉得拿不了国奖,但是至少省二保底。也还不错,最后的结果是省一,挺好的。

现在看来22年是我打比赛拿奖最多的一年,后面精力分散了也就没参加那么多比赛。23年就拿了个计算机设计的省二和数学建模省三(随缘参加,两位队友都考研去了)。也还行吧,毕竟当时的重心不在比赛上了。这比赛一路过来,倒是学了不少东西,硬件软件前端后端都碰过,后面要是再遇到不会的,再去学就行了,编程还是动手才是硬道理。

打了这么多比赛,也没啥能传授给实验室学弟学妹的经验。总之对比赛感兴趣的话,多尝试就好了,走过一次比赛的流程,下次比赛就不会手忙脚乱了。不过有一点要提的,就是学习知识还是需要系统一点,我自己感觉学的知识太散了,很多代码啥的只是会用,不知道里面的道理,这个我自己后面还是得多学习学习。

这三年下来我收获了什么?这三年我个人的最高奖项也就是那个数学建模省一了(华为杯不是一作),打比赛本身也是一件很消耗时间和精力的事情,但是我学到了很多知识,写了很多代码,也正是因为21年数学建模校赛的出线,我才有机会认识导师加入实验室,认识实验室那么多优秀的同学。如果没参加这些比赛,大学四年我可能就打打游戏水过去了,但多一些不一样的经历总归是好的,况且只要不看重排名,比赛还是很好玩儿的。

评论已关闭